王卓见提倡以专业精神做会展服务

文章作者:路文玉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7-10-07

王卓见.jpg

王卓见

  根据已有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博物馆近4000家。其中,国有博物馆占80%,民办博物馆占20%。与此同时,博物馆在类型上更趋多样化。除常见的综合性、历史类、自然类、艺术类之外,更是出现了综合数字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等一些新形态博物馆。多种类型博物馆竞相辉映,加剧了博物馆之间的竞争。

  博物馆的根本目的是让人们了解历史,让过去告诉明天。笔者很多次在国外的博物馆看到一群群小学生席地而坐,听着老师讲述历史,孩子们如痴如醉的神态令人难忘。所以,博物馆的专业化程度需要不断提高。伴随着观众鉴赏水平的日渐提高,不仅要求博物馆本身体现的内容要专业化,博物馆从业人员也要专业化。有人曾说:“将来的博物馆从业人员,必然要淘汰学科专家自学而成的半吊子博物馆人,而由实物理论兼备的博物馆学专家执行。”

  再回到博博会,本届的主题是“科技创新”,新技术是博物馆近年来一直倡导的方向,新技术不仅仅体现在文物的收藏、维护以及博物馆的运营等方面。如何通过新技术更好地展示作品,更容易进入民众视野,特别是孩子们的视野,让人们了解历史,深入到博物馆中去。尽管数字博物馆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是表现形式还比较单一。

  于1982年在意大利米兰成立的“天蓝工作室”(Studio Azzurro),是意大利当代艺坛最负盛名的艺术创作小组,“互动影像装置”艺术是该创作小组的主要创作领域。这类作品是一种能够对来自现场观众的动作和声响作出反应的环境,创作者将技术与叙述及空间融为一体,并将观众的参与作为作品的一部分。他们曾经做过的很多博物馆面积不是很大,作品也不是很丰富,但是通过这种表现方式作品就“活”了起来,似乎每件作品都会讲故事。

  国际博物馆协会执行委员会与地区博物馆国际委员会主席、人类学家JanJelinek曾经说,观众参观博物馆时,第一眼看到的只是博物馆全力发展其潜力运作出来的。当涉及到现今社会的问题时,博物馆就是个立意要服务社会的机构,而且也只有如此,才能继续存在发挥功能。所以说,好的博物馆必须要有它的社会服务性,而社会服务性主要表现在对社会的教育性上。

  有些人关心博物馆的盈利模式,但目前大部分国有博物馆还是依靠国家财政支持,没有盈利。伴随民营博物馆的产生,国有博物馆的改革也是迫在眉睫,博物馆在进行文化传播的同时,也要着眼于自身的经济效益。

  需要提及的是,国外的大部分博物馆是设有由私人董事会管理并由私人投资的博物馆运营机制。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的创建与运营模式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即民间资本是支撑和推动博物馆发展的主导力量,地方政府通过提供土地或者场地等方法给予辅助支持,来自政府的支持则可忽略不计。这种运营模式,在国内的国有博物馆中是不可能实现的。故宫博物院推出6000余种文化产品,去年一年盈利1.6亿元,改变了以门票为主要的盈利模式。当然,盈利模式还包括赞助、广告、品牌效应、多元化合作等方面。

  艺术家陈丹青在博博会上关于“艺术与博物馆”的演讲时提出三点:用意诚实,做事老实,营馆扎实。同时,不要好大喜功,少一点机会主义,少一些表面文章。这不仅是当下做好博物馆最需要的精神,也是会展业最需要的精神。